close

前陣子聽了一場吳明益老師演講,他引用了強納森.法蘭岑(Jonathan Franzen)書中的一段話,我聽了非常有感觸,回家後查了一下出處,是法蘭岑於2011年的一篇致畢業生的演說「 Pain Won’t Kill You 」(痛,要不了命)。


雖然法蘭岑從「科技消費主義」這個看似抽象的詞彙入手,但通篇談論的還是「愛」--這個我們都很關心的主題。


以下整理和摘錄我很喜歡的一段:


「由於科技消費主義要與真實的愛競爭,它別無選擇,只好回過來為難愛情。


它的第一道防禦是把敵人商品化。關於愛情商品化,相信你們都可以數出自己最喜歡、最覺得噁心的例子。我的例子包括結婚產業、凸顯漂亮年輕人或送汽車當耶誕禮物的電視廣告,以及,尤其怪誕的,將鑽石珠寶和恆久摯愛畫上等號。上述各例都傳達了這個訊息:如果你愛某個人,就該買東西。


一個相關現象是拜臉書(Facebook)所賜,讚(to like)這個詞持續變化,從心理狀態變成用滑鼠執行的動作,從感覺變成消費選擇的聲明。而「讚」,一般說來是商業文化「愛」的替代品。


但如果你把東西換成人來思考,想像某個人的特質是「拚命想討人喜歡」,你會看到什麼?你會看到一個沒有格調、沒有中心思想的人。在比較病態的案例裡,你會看到一個自戀狂,無法忍受「不被喜歡」對自我形象造成的污損,因此要不就離群索居不與人接觸,要不就不顧一切犧牲格調,只求討人喜歡。


如果你把人生都奉獻在討人喜歡,如果你戴上無論何種必要的人格面具來落實這個目標,都意味著你對真正的你能否被愛感到絕望。如果你順利誘使他人喜歡你,你就很難不對那些人感到某種程度的不屑,因為他們中了你的圈套。那些人固然能讓你對自己感覺好一些,但那感覺若是來自你不真心尊敬的人,又真能好到哪裡去?。」


有興趣的朋友,可進一步參考全文連結:https://goo.gl/mvjE8N


一直很喜歡吳明益老師的文字和演說,那天聽他說,現在找到時間就在花蓮田地裡耕種,是為了不讓自己漂浮起來。我就想,這真是清楚自己的人吶,難怪他的文字和說話,都像從土地裡長出來的收穫一樣,紮實豐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